2023年,是清香品類繼續高速發展的一年。在消費降級和消費理性回歸的雙重影響下,清香品類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態勢。汾酒營收增長表現良好,同品類部分品牌如汾陽王、汾杏等發展勢頭也十分喜人。
以汾酒為例,山西汾酒今年前三季度營收267.44億元,已超過2022年全年營收。相關數據也顯示,2022年汾陽王酒同比結構性增長135.2%。汾杏也走出了杏花村,推出諸多戰略單品開啟了全國化進程。
在清香復興的大旗下,這些清香品類代表品牌是如何嶄露頭角的?
清香品類的“近水樓臺”
首先要明確的是,清香品類之所以能在消費需求疲軟的2023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,是因為其本身具備較高的市場性價比。清香品類白酒釀造歷史悠久,技術成熟,可以做到優質高產;總體來看,其定價策略相對較為親民。這些因素疊加起來,特別適合當前消費降級和大眾消費圈層的需要,因而才會有“高流通、高開瓶率、高周轉”的現象發生。
但并不是所有清香白酒品牌都獲得了足夠多的品牌聲量和訂單。從實際表現結果來看,那些在區位上越靠近核心產區杏花村的清香酒企,往往越能在這輪熱潮中搶到紅利。這也比較容易理解:一方面,貼近核心產區,可以充分在產區文化上做文章,更容易塑造成功的品牌形象;另一方面,生產工藝和技術相差無幾,如果能在包裝設計方面也借鑒一下,那么汾酒消化不掉的訂單需求就很容易被接過來。除此之外,真正擁有全國化雄心的清香品牌,顯然不會在品牌營銷上吝惜,借助諸多營銷渠道的品牌營銷,對于市場選擇還是有一定影響價值的。
綜上所述,清香品類的復興是市場需求引導的直接結果。在這輪復興熱潮中,那些緊跟汾酒發展步伐,采用比附戰略積極進行品牌營銷的酒企,搶得了市場先機。
那么,這些搶到市場先機的清香品牌,今后應該如何發展?
和衷共濟,再造“N”個汾酒
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努力。
品牌上,積極塑造清香高端品牌。塑造高端品牌這件事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也不是一家企業的事情。是整個清香品類企業要持續去完成的事。近年來在這方面做嘗試的有很多,譬如邀請知名釀酒大師打造“大師酒”、又比如建立大型白酒體驗館、文化博物館等形式。這些舉措對于品牌的高端化確實有一定作用,但追本溯源,清香品類的高端化還需要龍頭企業的價值引 領。我們可以看到,汾酒已經在高端化方面持續發力了,青花汾系列的誕生就是一個證明。
產品上,逐步脫離比附戰略,推出自己的戰略單品,持續優化品質。在品牌發展初期,比附戰略是沒有絲毫問題的。畢竟如果能做到同品類天下第二,那也相當厲害。但在經過快速發展期之后,必要的創新便必不可少。因為,跟著龍頭發展固然可以走它已經走過的老路,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展成與其比肩的存在;谶@種考量,業內第二、第三應該做的,其實是產品從外觀到品質的創新。
文化上,構建更完整的價值表達體系。中國白酒的價值表達,是有固定套路的。具體而言,醬香酒可以參考茅臺,清香酒可以借鑒汾酒;濃香酒可以學習五糧液。這套表達邏輯看起來比較完善,該想到的地方人家都給你說得清清楚楚。但我們建議是,改改再用。拿汾陽王酒來說,大家都知道杜牧的“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”,所以杜牧可以作為汾酒傳播品牌價值的關鍵歷史人物。但汾陽王酒拿來用似乎就不那么貼切。于是汾陽王酒就以汾陽王郭子儀作為價值表達的靈魂人物。取材當地,符合品牌名號,堪稱完美。當然,清香價值表達本身也還有很多需要豐富與推敲的地方。就比如能不能擺脫“年份=價值”這一理論,能不能把“高風味=高品質”的問題說清楚。
渠道上,做好渠道分化和拓展工作。在產品布局發生顯著變化的同時,清香白酒的渠道也在持續分化中。固有的中低端渠道不能承載高端產品市場布局的需要,因而需要重新開拓高端渠道網絡。而在線上渠道方面,清香白酒品牌也應充分重視產品差異化供應和價格保護工作,避免線下渠道因此蒙受損失。
總體來看,在全新的發展階段,清香白酒品牌們應當出擊,把品牌做高、文化做深、產品做透、渠道做寬,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迎來清香品類更輝煌的明天。(文章來源:大家酒評)